摘要:俯臥抬腿:取俯臥位,下肢伸直,雙手可墊于頜下或向后放于身體兩側。在保持髖、膝關節伸直下用力抬高側下肢,至極限處停留4~10秒。然后交換另一側。主要鍛煉腰背肌和臀大肌。
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來說,是否能進行體育活動,要視患者的病情決定。
一般來說,在急性發作期內要臥床休息并采取適當治療,而緩解期或僅有輕微癥狀時可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循序漸進地開展功能鍛煉。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可以運動嗎
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急性發作緩解期或已經緩解僅有輕微癥狀的患者,可適當參加體育運動,但要緩慢地進行運動并適當控制活動量,循序漸進。
注意切忌突然地、劇烈地運動,且要對運動項目進行選擇,初期應選擇腰部活動和負荷相對少一些的運動項目,并在運動時采取佩戴寬腰帶或腰圍等保護措施。
只要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癥狀加重,就必須休息,待癥狀好轉后方可再進行體育運動,切不可盲目堅持活動。
功能鍛煉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防治中起什么作用
功能鍛煉有利于調動患者治療的主觀能動性,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防治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急性發作期,功能鍛煉主要是采用適應性牽拉運動和放松運動相結合,來緩解腰部肌肉痙攣、促進炎性滲出吸收、防止神經根粘連。
2)緩解期,功能鍛煉主要是加強腰背肌力量和改善腰腿功能的鍛煉,起到代替腰圍的作用。
3)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病史較長,多數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縮或肌力下降,腰背肌力量減弱。通過活動加強肌肉的收縮能力。
4)在手術和手法復位、牽引結束,患者又充分臥床休息后,適當進行功能鍛煉,可加強腰背肌和后縱韌帶的力量。
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早期有哪些鍛煉方法
早期鍛煉是指手術以后2周以內的功能鍛煉。應鼓勵患者早期進行功能鍛煉,根據個人病情和體力,選擇合適的鍛煉方法和強度,由少量開始,逐漸增加。
(1)俯臥抬頭:取俯臥位,下肢伸直,雙手向后放于身體兩側。用力使頭部和上身抬起,至極限處停留4-10秒。
(2)俯臥抬腿:取俯臥位,下肢伸直,雙手可墊于頜下或向后放于身體兩側。在保持髖、膝關節伸直下用力抬高側下肢,至極限處停留4~10秒。然后交換另一側。主要鍛煉腰背肌和臀大肌。
(3)挺腹伸髖:取仰臥位,屈曲髖、膝關節,用足掌蹬住床面,然后挺腹伸髖,使腰部離開床面呈橋狀,至極限處停留4~10秒。此動作主要鍛煉腰背部和下肢肌肉。
以上動作均是每日早中晚各鍛煉3次,每次重復8-20次。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如何進行下肢肌肉的訓練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臥床不起,如果不加強下肢肌肉的鍛煉,必然造成失用性肌萎縮,為患者今后的康復帶來困難。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者,還會引起下肢肌肉的失神經性萎縮。
下肢肌肉鍛煉主要分為股四頭肌的鍛煉和胭繩肌的鍛煉。
在臥床期間可以進行蹬腿訓練:取仰臥位,盡量屈髖屈膝、足背勾緊,然后足跟用力向前上方踢出。踢出后將大小腿肌肉緊張一下,再放下還原。先做健腿后做患腿,兩腿交替各做20~30次。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做哪些運動鍛煉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運動鍛煉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腰關節活動:即在不引起疼痛或不適的情況下盡量做腰部的伸屈動作,當伸屈范圍增加到引起疼痛或不適時,再略微增加一些。其目的在于保持腰的活動性、減輕疼痛和提高腰關節功能。
(2)靜力鍛煉:增強肌力從而促進能動關節的穩定性,良好的靜力鍛煉應該是等長運動,即使用(收縮)某些肌肉或肌群而不運動關節,其方法是保持關節不受壓力,而運用肌肉力量去推拉某一固定的物體。
例如用力推墻壁時,可以感到肌肉在工作,但是墻壁不動,關節也不動。又如坐在椅上,雙手放在兩膝用力,雙膝也對雙手起反作用力,這時上、下肢肌肉都在用力,但身體不動,關節也不動。
(3)耐力鍛煉:是活動量更大的運動,如散步、游泳、騎車、慢跑以及其他形式的運動。應當指出,耐力鍛煉不僅是簡單的增強體質,而且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一部分。
耐力鍛煉最容易發生的問題是運動過度,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從距離、時間、重量等方面逐步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鍛煉引起的疼痛持續時間如超過2小時,應注意減少運動量。
哪些運動不適合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對不適合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鍛煉的運動項目不要選練,如打高爾夫球、網球、棒球、保齡球等都是偏用一側肌肉,使左右肌肉失去平衡,椎間盤承受扭轉力的運動。因此對剛剛痊愈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不太適合。
對抗類的球類運動,如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因運動過程中腰椎的活動范圍很難預料和預防,也不適合。
快速連結:骨科點點讚
R74ED41585DDFG
哺乳期牙疼還可以喂奶嗎 牙齒護理超重要頭胎生男生女會有什麼影響前列腺檢查前需要禁欲幾天 檢查前列腺一定要禁欲嗎?懷孕最難熬的是哪個階段 你認同嗎